找到相关内容7275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大乘《大般涅盘经》的传译

    经典数量不算太少。这一  类经典的共同特点是,内容以释迦牟尼佛涅盘这件事为题材  ,或者以此为契机,「记载」释迦牟尼入涅盘前讲说的法教  以及有关的一些事情,经名往往就题作《大般涅盘经》  (`...,余八十年,尔时是经于阎浮提  ,当广流布。(39)  照此暗示,我们似乎可以得到的一个结论是,这部经典开始  形成,是在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七百年,然后在正法未灭前广  泛流传。但释迦牟尼究竟什么时候入...

    王邦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473964.html
  • 西藏唐卡的宗教本怀

    音拔济众苦的大悲特质。亦因此之故,在中国根据[法华经普门品]而  有「救八难观音」图像,而在西藏,则易为「救八难度母」。本幅唐  卡正是一最佳范例,中央主尊为度母,其上为释迦牟尼佛,周围另化  现七尊...

    葛婉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1373985.html
  • 再论《妙法莲华经》之“十如是”译文

    不可思议俱胝劫之修行,我已于菩提道场见到其果报何似。我与其它诸佛乃能够了知其(指修行之果报)是何、如何、何似,及其相何似。」[36][36] 什译本颂文中的「大果报」,其实是指释迦牟尼佛累劫修行,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074004.html
  • 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

    若是遍计所执言辞所说,即是究竟种种遍计言辞所说;不成实故非是无为。善男子,言有为者,亦堕言辞。”[3]   此中将有为、无为所摄一切法视为释迦牟尼佛(“本师”)随顺...

    周贵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474009.html
  • 陕西慈善寺石窟第2窟的佛像构成再考察

    五百岁中”,即释迦牟尼佛(公元前565-486)入灭后五百年,正是贵霜王朝时期,与前述杨白衣的推测相符。  公元2世纪,是西方净土经典开始汉译时期。从汉译佛教经典看,有关西方净土思想,如龙树所著《十...

    白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574434.html
  • 智顗「四意消文」的解经方法论

    分别藏通别圆诸教,今佛(释迦牟尼佛)也是如此,这是「如是」的通义。但是化仪四教及化法四教等八教之间有一复杂的关连,是以若不分别教相,则无以用正确的方式去理解、定位经文的含义以及如来说法之时的动机及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074723.html
  • 论敦煌佛教信仰中的佛道融合

    发愿文范本,内容完整而丰富,充分表现了在普通的世俗信众层面佛教与道教相融合的具体情况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。  首先,奉请毗卢遮那佛、释迦牟尼佛、阿弥陀佛等四方佛以及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诸佛,并...

    刘永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574812.html
  • [上]送给初学佛的人

    祂」的功能显现,如是真正「法眼」这样的真正的「眼睛」现前,这样漫长的时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。但只要真正信受 大慈世尊 本师 释迦牟尼佛的说法,相信三转法轮确实有,相信大乘佛法确实有,相信应当发愿成佛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0675355.html
  • 静波法师讲述如何学佛

  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(三称) 法不孤起,仗境方生。道不虚行,遇缘则应。 今天在这里能够有这样一个殊胜的因缘,同大家结一次法缘,来表示我的法供养。《维摩经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‘诸供养中,法供养圣。’当然,作为出家人,弘法是家务,是他应该做的本份之事。今天我向大家讲述的题目是‘如何学佛’。 第一个问题是反思、反省和转变。 第一个大问题的第一个小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佛,其实学佛就是要解决我们自己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2875517.html
  • 隆莲法师《心经浅释》

    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佛,左边胁侍为文殊师利菩萨,右胁侍为弥勒菩萨,文殊菩萨传的是深般若叫"真观",弥勒菩萨传的广般若叫"正行"。 深般若是说看问题应深入、透彻,也就是说入无我和法无我。"一切法无我"是《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376148.html